80秒重温抗战大捷|八路军炸炮楼收复战略要地 救30多万同胞出水火

2025-09-01 HaiPress

中新网9月1日电(刁炜 王昊 徐峻杰)1944年,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。

在中国敌后战场,日伪军士气低落,战斗力下滑,内部矛盾也在加深。

这一年,为打通大陆交通线,日军从华北调走大批精锐师团。而人民抗日武装不断壮大,局部反攻的时机逐渐成熟。

自1944年春开始,八路军山东军区连续发起攻势作战。特别是11月的莒县战斗,更堪称经典。

莒县位于滨海、鲁中2个根据地之间,是日军连通华北和华东地区的交通要冲。

1939年日军占领莒县后大兴土木,修建了兵营、机场、弹药库和坚固的城防工事。

到1944年,日军在城里仍驻有1个中队。此外,还有数千伪军分散驻守在城内和外围据点。

如果强攻,我军伤亡恐怕不小。于是,我军首先利用敌人内部矛盾,争取伪军大部反正。双方约定,以炸毁炮楼为信号,到时候统一行动。

11月14日下午,我军侦察队乔装打扮进入城中。18时40分,随着一声巨响,莒县东南角炮楼被炸上天。

在反正伪军引导下,攻城部队由南门冲入县城,很快将城中日军压缩至几个碉堡内。

与此同时,我军围点打援,顽强阻击增援之敌。邻近日军出动坦克、飞机参战,依旧难逃败局。

最终,我军收复莒县,歼敌400余人,争取伪军3500多人反正,根据地面积也扩大7000平方公里,30多万民众获得解放。(完)
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,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,请给我们留言。
      联系我们   SiteMap